沙巴体育网址_2024欧洲杯投注官网-网投|盘口

图片
十月份这些疾病值得关注,请注意防范!
时间:2024-10-03 13:22

即将进入十月,天气渐凉,又逢国庆假期,市民朋友外出旅游、探亲访友、休闲娱乐等各项活动增多,短时间内人群聚集和流动大幅增加,疾病发生风险将明显增加。福小康温馨提醒广大市民朋友,要做好旅途卫生,注意出游安全,同时防范以下这些疾病???

NO.1 登革热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通过伊蚊(花斑蚊)叮咬在人群中传播。人与人之间不会直接传播。所以不被叮咬就不会得登革热。登革热高发季节为夏秋季,一般自5月份开始逐渐增多,8至10月份为发病高峰期。

2024年以来,全球登革热疫情形势严峻,流行强度显著超过历年同期水平,东南亚、南美洲、非洲等地登革热疫情较为严重,我国云南、广东、浙江、海南等地区出现了登革热病例,随着国庆长假的来临,到登革热疫情流行国家或地区旅游、生活等存在一定感染风险。

防控措施:

1. 传播登革热的蚊子生长在家居环境的小型积水容器中,清除积水,即可控制蚊子生长与繁殖,预防登革热。

2. 清除或倒置室外各种闲置的可积水容器,如放在户外、阳台、天台的不用的花盆、缸罐等。

3. 种养的水生植物(如富贵竹、万年青、佛手等)应每隔3-5天换水洗瓶、清洗根须。登革热流行期间最好不要种养水生植物,如要种养则改为用泥、沙种养。

4. 及时清除各种无用积水,如沟渠、天台等地面积水、填塞竹节、树洞,对于长期无法清除的积水,可以投放杀灭幼虫的缓蚀剂。

5. 登革热流行区或流行季节,外出活动或旅行时,如公园、绿化带等地点,无论白天或夜晚均穿长袖衣和长裤,凡暴露部位皮肤可喷涂防蚊液。避免在树荫、草丛、凉亭等户外蚊虫较多的地方逗留过久。尽量避免在伊蚊活动的高峰外出,雌蚊嗜吸人血,吸血高峰期在17:00-18:00,次高峰期为8:00-9:00。

6. 从登革热流行地区回国或返榕后14天内,如果出现发热等疑似症状,应及时就医,并主动向医护人员告知近期旅行史以及在当地的蚊虫叮咬史。

NO.2 呼吸道传染病 

呼吸道传染病是一大组由病毒、细菌、支原体等病原体,从人体的鼻腔、口腔、气管和支气管等呼吸道感染侵入而引起的有传染性疾病。

比较常见的有:由病毒引起的流感、新冠病毒感染、麻疹、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水痘等,细菌引起的流脑、百日咳、白喉等,以及由肺炎支原体引起的肺炎等。

国庆假期人员流动性上升和聚集性活动增加,可能加大呼吸道传染病疫情传播风险。进入秋冬季后,流感、新冠病毒、肺炎支原体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等多种呼吸道传染病可能出现交替或叠加流行,应注意预防。

国庆假期感染风险增加:

1. 人群聚集与病毒传播:机场、车站、景点等场所人群聚集,其中可能有病毒携带者,在人员密集环境中病毒易通过飞沫、接触传播,像热门景点游客近距离接触增加了感染可能性。

2. 环境变化的影响:旅行会进入新环境,气候、湿度、空气质量等可能发生改变,而且部分酒店、民宿通风不理想,利于病毒滋生传播。

3. 旅途疲惫可能影响抵抗力:长途交通和紧凑的游玩行程往往导致游客身心疲惫,打乱了正常的作息规律。身体疲劳使得身体抵御病毒的能力变弱,从而增加了感染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的几率。

防控措施:

1. 疫苗接种:疫苗是传染病预防的有效手段。目前市面上有针对流感病毒和新冠病毒的疫苗,如果还没有接种流感疫苗,在出行前可考虑接种,尤其是对于低龄儿童、老年人、慢病患者等流感高危人群,疫苗接种更为重要。一般流感疫苗接种后2-4周才能产生具有保护水平的抗体,建议在10月底之前完成接种。另外,麻疹、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水痘、流脑、百日咳、白喉等多种疾病均拥有相应的疫苗可供预防,因此,建议适龄儿童应及时完成这些疫苗的接种,以保障其健康。

2. 人员密集场所需注意:在旅游景点、商场、餐厅等人员密集场所,要保持安全的社交距离,尽量避免与流感样症状人员近距离接触。注意室内通风,选择通风良好的场所停留。

3. 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在乘坐飞机、火车、汽车等公共交通工具时,尽量佩戴口罩。触摸公共物品后,可使用消毒湿巾擦拭双手。勤洗手,特别是在饭前便后,洗手时要用流动的水和肥皂,揉搓双手至少20秒。

4. 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避免熬夜和过度疲劳。合理饮食,多吃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D和锌等营养素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坚果、鸡蛋等,有助于提高身体抵抗力。

5. 如果在旅行期间出现发热、咳嗽、咽痛等流感样症状,请佩戴口罩,尽量减少与他人的接触,避免前往人员密集场所。

NO.3 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 

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是由诺如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胃肠炎,该病最常见的症状是呕吐、腹泻、恶心,或伴有发热、头痛等症状,儿童患者呕吐、恶心多见,成人患者以腹泻为多,呕吐少见。

食用被诺如病毒污染的食物或水、直接接触病人、接触被诺如病毒污染的物体、吸入气溶胶都能引起发病,极易在学校、托幼机构、企业等场所暴发流行,需多加防范。

防控措施:

1. 注意个人卫生,要教育孩子养成饭前便后认真洗手的好习惯,同时加强体育锻炼,均衡饮食,提高身体抵抗力。

2. 注意饮食卫生,喝开水、吃熟食,生吃瓜果要洗净,不吃生的或半生的食物,特别是食用贝类等海、水产品时要做熟、做透。

3. 建议学校及家长主动学习并掌握诺如病毒污染物的消毒方法。患儿的排泄物、呕吐物以及被患儿污染的衣被、地面、物体表面应使用含氯剂进行消毒,食品用具可通过煮沸30分钟消毒。在处理污染物时应做好个人防护。

4. 如果已被感染,请务必配合学校和医疗卫生部门采集肛拭子或将孩子的便样送到指定地点进行病原学检测,同时在家休息或医院治疗至症状完全消失后72小时再复课。

5. 居家休息期间,应为患儿准备独立的食品用具,最好不与家人共同进餐。最好有独立的厕所,同时注意厕所的清洁、通风。避免与家里其他人,特别是兄弟姐妹间的密切接触。

NO.4 食源性疾病 

食源性疾病是指食品中的各种致病因素经摄食进入人体引起的疾病,可分为感染性疾病或中毒性疾病。通俗地讲就是“吃”出来的病。

食源性疾病的症状以胃肠道症状为主,就是人们常说的“上吐下泻”,包括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部分可伴有发热、头晕头痛。但有些食源性疾病除了消化系统症状以外,还会引起严重的脏器损害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国庆假期人们外出旅游、购物、休闲娱乐、举办筵席等各种活动增加,在采购、加工、制作、储存等食品环节稍有不当便会造成食品安全隐患,发生食源性疾病的风险明显增高。

防控措施:

1. 严把食品质量关。不要购买、加工和食用来历不明的食物、死因不明的畜禽或水产品,不购买、食用野生动物,以保证食品原料的卫生安全。

2. 查看食品外包装。购买和食用定型包装食品时,要查看厂名、厂址、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不要购买和食用无生产日期或保质期、厂名、厂址的“三无”食品及感官性状异常的食品,不要食用过保质期的食品。

3. 选择正规场所就餐。外出聚餐,应选择食品卫生条件好、信誉度高的餐饮单位,不要到无证照摊贩处就餐;就餐时使用公勺公筷,减少交叉感染的机会。

4. 科学合理进餐。家庭聚餐、宴会时,避免暴饮暴食,以免出现胃肠功能紊乱和身体抵抗力降低,增加患病风险。

5. 加工食物生熟分开。制作食品时要做到生熟食品分开加工,生熟工用具分开使用。尽量避免食用隔夜食品。尽量不要生食肉类、海(水)产品等食品。

6. 保持良好个人卫生。在烹调食物和进餐前要注意洗手。接触生鱼、生肉和生禽后及时流水冲洗双手。

NO.5 假期旅行健康小贴士 

国庆长假,出游的人自然增多,跨区域、跨境人员流动性、聚集性的增加,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及登革热、疟疾等蚊媒传染病的输入性风险。

同时,也不能忽视流感、新冠等呼吸道疾病的潜在威胁,需持续做好预防措施。

此外,还要谨防食源性疾病的发生,注意出游安全。

出行前:

1. 合理规划行程。查询天气预报和路况信息,穿好备好合适的衣物,合理规划行程,注意交通安全。

2. 带好感冒、腹泻、消食、晕车、抗过敏、外伤等常备药物。

3. 提前关注目的地各类传染病流行现状和风险提示,了解相关防控知识。若已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建议暂缓出行。

出行时:

1. 做好个人防护。勤洗手,咳嗽、喷嚏时注意低头避开人群并用纸巾或手肘遮掩口鼻,在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科学佩戴口罩,别大意。

2. 注意饮食饮水卫生。不喝生水,建议使用公勺公筷,选择正规、卫生环境良好的餐馆。不采摘、不食用野生蘑菇、山野菜和野果等。

3. 做好防蚊叮咬措施。裸露皮肤涂抹趋避剂,避免在花草、树木茂盛的地方停留太久。

4. 注意安全。尤其是带娃儿出游的家长朋友们,一定注意有效看护,别让孩子脱离视线,防止溺水、坠落等意外事故。

返程后:

返程后,做好自我健康监测,如出现发热、咳嗽、皮疹、腹泻等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告诉医生外出史。

来源:福州卫生健康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解读